操!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满嘴谎言的骗子,小人,卑鄙,无耻,孙子!我TM怎么能和这种人渣混到一起!TNND气的你胃疼,狗屎!没完没了!再TM这么搞下去,老子不成横路敬二了!和TM神经病较真的才神经病呢。
-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松柏发表在《新车翻旧服务》 celia发表在《Summary is gone, already.》 亚麻发表在《Summary is gone, already.》 celia发表在《爽!》 junfeng发表在《看起来不错,而已。》 归档
分类
功能
操!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满嘴谎言的骗子,小人,卑鄙,无耻,孙子!我TM怎么能和这种人渣混到一起!TNND气的你胃疼,狗屎!没完没了!再TM这么搞下去,老子不成横路敬二了!和TM神经病较真的才神经病呢。
Shell181要是选Membrane only的话没法预加应力(其实我估计应该可以,因为Keyoption10里面有个选项,但是不知道怎么用,Ansys的help文档里也没有什么详细说明),要是不加预应力的话矩阵不知道下一步形变会是什么,结果直接导致第一个load step就会出现rigide body motion,无法求解。无论第一个load step取多小都没用。当然了,我们这里说的是非线性结,线性小形变没难度啊没难度。
尝试直接加一个end rib pressure——不行;再退一步直接Applied displacement BCs还是不行,搞的有点郁闷了。说回来以前做wing FE的时候就算是Skin也还是有bending stiffness的,像这回完全是膜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郁闷啊,郁闷到中午说上网看看有什么新闻的,然后就非常犯贱的上了搜狐,然后就非常犯贱的看到了搜狐小广告“大的让她尖叫”;然后就非常犯贱的开始YY,YY到一半突然想到了热胀冷缩。
然后非常犯贱的把膨胀系数加进了Material properites, 然后第一个load step非常犯贱的给了个零下50度的条件。Load step 2把Pressure load加进去;Load step 3 再把温度条件移除。TNND, ANSYS这款研发了30多年还没有undo的软件居然Convergence了。
然后非常得瑟的和我们伟大的Timoshenko理论值对照了一下,然后就让忍无可忍发出了若干声无比犯贱的奸笑。然后就引来了所有人鄙视的目光~~~其中的1个人看到俺的屏幕后也发出了会心的奸笑(笑的比我还贱);另一个看了眼俺的屏幕开始狂笑,笑到爬到地上打滚。还有一个人大概猜到了为啥我们会奸笑,于是开始傻笑。最后一个人则完全丈二和尚~~~
突然想问问,是不是每个做FE的人,做到后来都有这种奸笑的恶习~~~尤其是被它恶心了好几天以后。
还是想说,太贱了,实在是太贱了。明明是结构的问题,居然用温度来加预应力。
若干年前,听说了一个叫Laning Armstrong的家伙得了环法冠军;紧跟着第二年就听说他得了睾丸癌,没想到接受治疗后2年重返环法赛场并且再次穿上了黄色衬衫。记得当时开玩笑说这名字起错了,不应该叫Armstrong,分明应该是叫Legstrong才对。
去年印象最深的是Alberto Contador,这主要是因为和公司的同事一个姓,说回来还都是西班牙人。
今年比赛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印象最深的肯定是Johnny Hoogerland。第九赛段为了躲前面被法国电视车撞倒的Flecha,连人带车冲出公路,这还不算,还倒霉的滚进了铁丝网里。从小腿到屁股被划的全是20多厘米的口子,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完成比赛。要知道出事的时候他可是身处第一集团的5人之一,而起距离终点仅36km。
最后谴责一下法国电视台的那个白痴弱智脑残智障司机。
周末就又是银石了,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看F1的。
第一次正经接触是在Cranfield那年,迈凯轮来招聘,那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触。
之后到了Brighton设计VSR2的时候用到NEWPAN,一开始也是针对F1设计的,和传统CFD相比所需的资源和时间几乎只要10%,非常适合概念设计,所以对F1这种周期快的项目非常合适。
再到上周和别人扯淡的时候都开始谈论前车对前定风翼产生下压力的影响。
再到刚才看了看迈凯轮前定风翼的变动:侧面多开了个口,估计是想在过弯时从侧面引入的气流补充到前定风翼的后弦部分,借此推迟分离吧,我瞎猜的。
突然想,要不去接几个F1的项目吧,要知道这帮孙子都有的是银子啊。而且关键是有什么想法可以立刻实现,这个很有吸引力。
继续抱怨一下车胎,或者说应该抱怨一下英国的路况。上周车胎又被扎了2次,还是上班路上被扎,中午补好,下班回去路上又被扎~~~忍无可忍,晚上把前胎拆下来(后台是新的,没必要)仔细看了看。我靠,36个坑,其中90%还有石子或者玻璃在里面。国内拿过来的止血钳没干别的成了修车专用,挑了2个小时总算把这些鬼东西都整出来。
第二天回来在公司里抱怨,某英国人解释说前两个月下雪,马路上防滑撒的那堆东西,现在雪化了就都留在路上,对单车来说基本上就是钉刺带,一想也对。然后某德国人立马鄙视英国,说,要是在俺们德国,这些东西早就被清理掉了。英国人表示无奈,说没办法,谁让我们生活在埃萨尔比亚这种地方。我心里说,不错了,同样情况你丫到中国试试,120psi附加上90kg的体重,胎压几乎能到200psi了吧,考虑到这种低滚阻的车胎上表面完全光滑,都说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肯定是一个石子一个洞。
艺术,就是TMD一群王八蛋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事。9m高的东西,差了2mm,某艺术家研究了一晚上,最后说不好意思,最好还是按着模型。我靠!你那破烂模型就是手糊的,2mm在你那破烂模型上就是0.2mm.要是老子不告诉你,你丫的能看出来我算信了神了。表面要求比Airfoil要求还高,相连,相切,曲率连续也就算了,还要求曲率的变化也是连续的!我日!这比设计翼型要求还高都TM三阶导数了。我还真就不行有人能用肉眼看出这两条线有什么不同!
TMD艺术家,全是扯淡。
起因,上周二上班,seven dails大下坡的时候后胎被扎了。准确的说应该是被捅了。整整一个M4的平头螺栓以90°角直接给攮进去。直接扎透内外胎,还把轮圈给磕出个小坑。然后还保持90°直到把它拔出来。
补胎被,车胎本来直径还不到15mm,被一个4mm的螺栓扎了对穿,这个可是有难度了,基本上内胎算是断了半截。忍无可忍周三买了条新内胎换上,结果周四就又被玻璃扎了。这回是在爬seven dails上坡的路上。
周五把胎补了也就算了,昨天上班又破了。原来那个M4螺栓把外胎捅的口子太大,内胎120PSI的压强直接顶出来了。没办法,又换了条外胎。
算算,从上周二开始,由于车被扎导致坐火车3天,就是10.5镑出去了;四条新内胎(附带备用的)16镑;新外胎25镑;补胎的patch2镑。加起来53.5镑,换回RMB将近550块钱。购买量新车了。还好轮圈没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最后例行骂一下中国媒体,有人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出问题。媒体的标题就是"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假药"。干脆,国内医院全关门了算了——看好病是应该的,看不好就不对。扯淡吧!丫的活该你们平时不注意卫生,不锻炼生病!
每天吃喝嫖赌,不是造粪机器就是横路进二。
本来车保养得挺好,问题是英国政府又闲了,上次改完签证,这回改cycle to work scheme.
反正就是说,你们的车,再卖给你们之前要重新估价。
好吧,于是我们就需要把车搞的看起来越烂越破越好。
问题是TND英国太干净了,今天上午刚下了雨,车上居然没多少泥点子,你说来场内蒙沙尘暴多好。
于是乎,一群人只好手动往上面涂泥~~~这都什么事啊。